爸媽正式搬回朴子跟阿嬤住後,高雄成了真正的「舊家」,成了很難得很難得才會回來的家。所謂「回來」,其實是「回去」,倒像是遊客,來去匆匆。幾年了,國內國外,就這樣過去了。從以前「高人一等」到現在被豪宅三面夾攻,內部都沒變,電梯按鈕十幾二十年來,竟只換過幾個樓層的數字面板,發黃的顏色和白色交錯,很突兀,卻是大家十數年來習慣再不過的排列組合。我現在已經是半個外人了,但回去總還「認床」,伸出手就只會按6和7兩個數字、只認這兩樓是手腳得以自在伸展的空間。
所以,妳知道我多感謝這樣的情份。
我脾氣不好,每次想到要騎酷酷嗽的小綿羊就一整個火,看到內裡有棉灰會飄的安全帽就想罵人,但畢竟「我不理小羊,誰理小羊」,況且媽媽也是憐惜它所以很容忍,那我算哪跟蔥來批評呢?看在它還上得去五福橋和中正橋,我姑且閉嘴,不去想它屁股後的煙。所有的東西,都已這麼老舊,但就像「只有自己能說自己小孩醜」那樣,我愛唸,卻也有愛。再怎樣還是愛。(可是那些擋住我拿書拿CD出來整理的大型廢物家具,下次一定要說再見...節儉是美德,但垃圾就是垃圾。)
如果回憶量化,不單是一個屋子裝得了的,還好我已經學會丟掉與放下無妨的道理。搬家N次,從起初「什麼都要帶」,到最後「不是什麼都得帶」,就跟人腦一樣,需要記的自然會記得,忘掉的,大概也不是什麼值得記的事情。又好比慾望,需要和想要永遠是後者多於前者,但仔細衡量,沒有那個屁股,跟人家吃什麼瀉藥咧?一直到前幾年,我才靜下心來體會,知足(不是嘴裡說給他人聽的知足)給人的是什麼樣的平靜和快樂。沒什麼人懂也無所謂,我知道有幾個人一定可以懂、或願意理解,那就夠了。
這個月很宅,過著樸實簡單的生活,數著饅頭,等著一年不見的你。還有六十顆饅頭剩耶!(我愛你的鬼爛中文) 到了饅頭和肉包可以回高雄的那天,我要帶你去前金國小、前金國中、文化中心、後站、愛河、西子灣,帶你看我成長的足跡,everything。